对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应症中非典型肺炎的说明

对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应症中非典型肺炎的说明

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初期,基于经验治疗的原则,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曾一度作为一线抗微生物药物大量使用。但随着对病原体认识的深入,发现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而非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上述抗生素因不具有抗病毒作用而不能直接用于消除病原体,而只能用于预防和治疗敏感细菌、支原体等的造成的二次感染。为避免在实际应用中造成混乱,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并与有关专家充分交流后,特对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说明书适应症项下所述的非典型肺炎与目前流行的“非典”的概念做一说明:

一、非典型肺炎与“非典”概念不同

非典型肺炎概念始于1938年,其早期含义是指不同于肺炎链球菌等一般常见致病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其病原体所涵盖的范围曾有争议:有人主张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立克次体;也有人将军团菌、甚至病毒、非结核分枝杆菌也包括在内。但国内、外较为一致的观点是非典型肺炎病原体仅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关于此名称在国际上也有过争议,但目前国内、外仍在沿用这一词。

去年底至今在我国部分地区及香港地区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早期也曾被称之为“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但经WhO确认其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现阶段所述的“非典”、“非典型性肺炎”以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均是特指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因此通常所指的非典型肺炎与“非典”的病原体是完全不同的。

二、非典型肺炎病理过程与“非典”不同

非典型肺炎与“非典”为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非典型肺炎主要为由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或军团菌所致,其传染性不强,极少发展为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非典”为由SaRS病毒引起,有极强的传染性,尽管现阶段对肺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但已经证实免疫病理性损害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病极易发展成为aLi或aRDS,并有较高的死亡率。

三、非典型肺炎的治疗策略与“非典”不同

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或军团菌,由于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谱涵盖了上述病原体,且受染细胞内能达到和维持较高的杀菌或抑菌浓度,因此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用于非典型肺炎,在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应症项下有非典型肺炎的描述。在“非典”流行的早期,由于没有病原学依据且发病与大叶性肺炎等典型性肺炎不同,将其纳入非典型肺炎,此后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提出“非典”的“衣原体”假说成了当时佐证其为非典型肺炎的重要依据。基于当时的上述认识,在该病暴发流行初期大量使用了包括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内的抗生素。

目前在WhO及各国科研和医务人员通力合作下,排除了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属以及流感病毒等微生物为引起“非典”的病原体的可能,分离并鉴定出引起“非典”的主要病原体,它为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由WhO命名为SaRS病毒),使“非典”脱出了原来非典型肺炎概念的框架。

基于现阶段对病原体的认识,对“非典”患者的治疗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及为减轻急性肺损伤而应用类固醇激素。上述抗生素由于不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而失去了直接用于治疗“非典”的前提,只能用于预防和治疗敏感细菌、支原体等的造成的二次感染。

综上,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说明书适应症项下描述的非典型肺炎与近期流行的“非典”是不同的概念,两者的病原体、病理过程不同,治疗策略也完全不同,因此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适应症不能包括近期流行的“非典”。

类别:审评二部

Tags: 对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应症中非典型肺炎的说明